近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在线配资论坛官网,对进口关税范围进行调整。
根据该行政令,美国在与贸易伙伴达成框架协议或最终协议后,可调整部分商品的“对等关税”,对于无法在美国生产或生产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,可给予关税豁免。
这一动向显示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从“全面出击,普遍施压”转向“精准调整,定向豁免”。
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调整对等关税范围。
精准调整的“豁免清单”
特朗普此次签署的关税行政令具有涉及产品多、豁免与加征并存的特点。
关键矿产实现豁免
根据行政令,黄金作为在经济和高科技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贵重金属,被正式纳入豁免清单。
钨、铀、石墨、镍等作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核能设备、半导体制造等尖端领域的关键矿产,对军工、核能等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也获得了零关税待遇。
重要产品获得松绑
除关键金属外,无法在美国本土生产或产量不足的产品也可获得零关税待遇,涵盖仿制药原料(如麻醉剂利多卡因)、医学测试试剂、咖啡及特殊香料等超过45个产品类目。
据白宫官员透露,该行政令还为部分飞机零部件开辟了新的豁免类别。
对部分产品加征新关税
行政令明确,部分产品被取消豁免、开始适用“对等关税”,包括硅、硼酸、环氧树脂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、聚硅氧烷等化工产品。
这些产品在美国国内大多已有相当产能,或者被认为不属于“关键”类别。
赋予主管部门更大权力
行政令将关税政策与美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挂钩,赋予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更大权力。
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将有权直接采取行动,执行与其他国家达成的框架协议,无需再由特朗普本人逐一签署行政命令。
特朗普政府通过行政令的方式,进一步固化了关税调整有关制度安排,一方面,可根据自身需求,灵活地调整对特定商品的关税;另一方面,可加快关税政策的执行进程,更好地服务美国的对外战略。
缓解压力的现实之举
美国国内日益凸显的经济压力和民生问题,是特朗普作出此次调整的最直接动因。
随着关税政策的“反噬效应”逐渐显现,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明显上升,多个行业面临供应链危机,多种民生保障产品出现短缺问题。
迫于现实压力,特朗普不得不紧急采取修正措施,对部分关键进口产品的进口关税进行调整。
保障产业供应
美国此次豁免关税的产品,大多是其国内无法生产或生产不足以满足需求的关键物资。
以钨为例,其在工业刀具和军用装备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,是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军工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。若钨等关键材料面临高额关税,美国相关产业的供应链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,甚至面临断裂风险。
钨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对这些关键产品实施关税豁免,清晰地表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政策理性有所回归。
关税对于国际供应链的严重冲击,让特朗普政府逐渐认识到对于外国商品不能“格杀勿论”,而是要根据本国产业发展需求“区别对待”。
缓解经济压力
从实际看,关税政策已使美国经济付出沉重代价。
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,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2.2万,远低于市场预期,失业率4.3%创近4年来新高,CPI同比上涨6.3%,其中核心商品价格涨幅达7.1%,远超美联储2%的目标水平。
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研究表明,此前的关税政策已使美国整体通胀率上升2个百分点,每个家庭年均额外支出增加3800美元。
特朗普政府有选择性地豁免相关商品的关税,可以降低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,缓解国内通胀压力,满足医药等行业刚需,进而减少国内民众的不满。
稳定金融市场
近期,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裁定金条须缴纳进口税,引发市场剧烈震荡,黄金价格迅速上涨。
受此影响,美国7月黄金进口额暴增至105亿美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面对黄金关税引发的金融市场波动,特朗普不得不改口称“黄金不应被征税”。
此次行政令专门豁免黄金关税,也意在缓解美国金融市场混乱,稳定市场预期,吸引全球黄金更多流向美国。
8月11日,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,进口黄金将不会被征收关税。
增加谈判筹码
目前,特朗普政府虽然与多个经济体达成了贸易协议,但大多为框架协议,很多细节尚未敲定。
与此同时,尚有部分国家仍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。行政令明确指出,零关税待遇优先给予“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伙伴”,美国有权依据与贸易伙伴达成的框架协议或最终协议的具体内容,对关税进行相应调整。
这一机制把达成贸易协议作为实施关税豁免的前提,可以将关税优惠转化为谈判筹码,诱使更多经济体在市场准入、技术转让、规则制定等方面作出让步。
美国关税政策出现重要转向
从年初对中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加征“芬太尼关税”,到年中对主要贸易伙伴全面加征“对等关税”,再到近期下调甚至豁免部分税率,美国正在转向更精准、更聚焦、更实用的关税策略。
根据政策取向,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关税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全面出击,普遍施压
特朗普惯于使用极限施压的经典招式,设定远超各国预期的高税率,通过数字恐吓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,迫使其将谈判目标从“争取优惠”降级为“避免最坏结果”。
在畸高税率的震慑效果初步显现后,特朗普又频频放出“暂停实施”“延迟施行”的消息,施压各国利用窗口期抓紧与美谈判、达成协议。
通过关税“数字恐吓”的极限施压与“短周期突击+反复调整期限”的“期限魔术”,特朗普成功与欧盟、日本、韩国等经济体达成了有利于美国的贸易协议。
第二阶段:精准调整,定向豁免
在前期谈判阶段,特朗普就已采取“系统性分化施压”的策略,根据对方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和战略价值,通过不同的关税税率,逼迫贸易伙伴妥协让步。
此次行政令构建了“清单管理+动态调整”的新体系,清晰传递出“美国需要什么就开放什么,能替代什么就保护什么”的政策逻辑。
这种豁免领域、豁免对象完全由美国单方面决定的策略,本质上是通过人为设置议程、开出条件,让更多贸易伙伴回到谈判桌并作出妥协。
与此同时,依靠定向豁免政策,美国既能确保本国所需关键资源的充足供应,又能强化相关国家在特定领域对美国的贸易依赖,提升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。
事实证明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,并非为了征税而征税,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美国的战略利益。
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在线配资论坛官网
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